当前位置: > 成语故事 >
  • 门可罗雀

    故事西汉著名的史学家、文学家司马迁,曾经为汉武帝手下的、两位大臣合写了”一篇传记,一位是汲黯,另一位是郑庄。汲黯,字长孺,濮阳人,景帝时,曾任“太子洗马”,武帝时,曾做过“东海太守”,后来又任“主爵都尉”。郑庄,陈人,景帝时,曾经担任“太子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毛遂自荐

    春秋时,秦军在长平一线,大胜赵军。秦军主将白起,领兵乘胜追击,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。 大敌当前,赵国形势万分危急。平原君赵胜,奉赵王之命,去楚国求兵解围。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,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。他挑了又挑,选了又选,最后还缺一个人。这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戮力同心

    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,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桀是一位暴君。他荒淫无道,凶狠残暴,使得民不聊生,百姓怨声载道。商是一个诸侯小国,位于夏朝的东面。商的国君汤是一位贤明的君主,他联络各地诸侯,积极积蓄力量,并遍访贤士准备推翻夏桀的统治。 一天,有人报告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每况愈下

   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,听说庄子对“道”很有研究,就去向庄子请教,问他“道”到底在什么地方。 庄子说:“我讲的‘道’各处都有,无处不在。” “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,可以吗?”东郭子非常客气。 庄子不假思索:“在蚂蚁洞里。” 东郭子非常奇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盲人摸象

   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,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,国王名叫镜面王。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,每天都拜佛诵经,十分虔诚。可是,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,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,人心混乱,是非不明,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。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,于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鹿死谁手

    东晋时代,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。有一天,他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,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,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:“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上君王?"徐光想了一会儿说:“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,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,从三王五帝以来,没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芒刺在背

   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,他年仅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。史称汉昭帝。按照武帝的遗诏,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、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辅政,掌握朝廷军政大权:昭帝的寿命不长,21岁就死了。他没有儿子,于是霍光把武帝的孙子刘贺立为皇帝。后来,霍光发现刘贺生活放荡...[阅读全文]

  • 柳暗花明

   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。他的诗抒发了抗金爱国的情怀,一度得到孝宗的赏识,所以入朝当了军器少监。但朝中的投降派百般排挤他,不断上书皇帝,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,不务正业,皇帝偏听偏信,结果陆游被弃。 陆游怀着满腔的愤怒,回到老家绍兴闲居。一天,...[阅读全文]